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創意藝術學院轄下的視覺藝術院,將於7月12日至7月27日,在浸大啟德校園舉辦視覺藝術碩士畢業展。畢業展主題為「共枝別幹」,展覽將展示23位應屆畢業生的心血之作。
本屆畢業展主題「共枝別幹」的概念源自希臘文symbíōsis,意指不同形式的陪伴與共存。我們借鑒清代小說家李汝珍《鏡花緣》中「同師獨秀」的文化隱喻,表達藝術家在共享同一學習根基的同時,向不同方向成長與發展。每位藝術家都在前人智慧基礎上,結合自身創新,形成獨特觀點。我們探討藝術實踐間相互連結又獨立的共生關係,展現知識、風格、創造力與經驗的交織與革新。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創意藝術學院轄下的視覺藝術院,將於7月12日至7月27日,在浸大啟德校園舉辦視覺藝術碩士畢業展。畢業展主題為「共枝別幹」,展覽將展示23位應屆畢業生的心血之作。
本屆畢業展主題「共枝別幹」的概念源自希臘文symbíōsis,意指不同形式的陪伴與共存。我們借鑒清代小說家李汝珍《鏡花緣》中「同師獨秀」的文化隱喻,表達藝術家在共享同一學習根基的同時,向不同方向成長與發展。每位藝術家都在前人智慧基礎上,結合自身創新,形成獨特觀點。我們探討藝術實踐間相互連結又獨立的共生關係,展現知識、風格、創造力與經驗的交織與革新。
本次展覽匯聚視覺藝術碩士畢業生多元的藝術表達,每位創作者以獨特思考,將抽象的「共生」概念轉化為生動視覺故事。展品如同一棵共生樹上的枝幹,源自同一胚芽,卻隨個人經驗與藝術理想綻放出獨特色彩。這些作品既根植共同基礎,也勇於突破框架,迎接藝術中的挑戰。藝術家運用多元媒材與形式,重新定義藝術邊界,探索從自由幻想到精巧刻畫的嶄新領域,百花齊放,異彩紛呈。
正如《鏡花緣》所述:「那裡有一棵棗樹,棗子特別大……卻不是棗樹。這是一棵神奇的樹,果仁無定味,吃了可長壽甚至成仙。」李汝珍提醒我們,奇妙常隱藏於平凡之中。在藝術探索中,我們亦從多元媒介與風格,發掘平凡中的永恆魅力。誠邀您踏上這段充滿驚喜的藝術之旅,讓藝術成為生動的互動慶典,引領我們穿越日常,追尋浪漫夢想的美麗世界。
請於此連結瀏覽其中6件展品的圖片及介紹。
藝術講座:藝術創作 vs 藝術實踐
踏入藝術文化圈,需在創作熱情與發展策略中取得平衡。藝術創作關乎自我表達,而藝術事業則需通過人脈經營、創新突破與生計規劃,將這份熱情轉化為可持續的職業和未來發展。
時間:7月12日 (六)下午1時至2時
地點:九龍觀塘道51號浸大啟德校園 AVA114室(港鐵彩虹站A2出口)
講者:
方敏兒女士在當代藝術界擁有近 25 年的豐富經驗,曾與許多知名機構合作,策劃一系列探討香港文化身份及其在當代語境下如何向世界呈現的展覽。她在香港、北京、上海、成都、首爾、紐約等城市均有豐富策展經驗,並參與多個評審委員會及項目委員會工作。
*以英語或廣東話進行
花藝元素DIY工作坊
參加者將學習運用乾花搭配不同素材,創作藝術品。
時間:7月12日 (六)下午3時至4時
地點:九龍觀塘道51號浸大啟德校園 AVA114室(港鐵彩虹站A2出口)
*以英語進行
為確保順利參與展覽及相關活動,有意參加的訪客請提前填妥下方報名表,成功報名者將獲電郵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