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一舟
汪一舟,生於中國重慶,海德堡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曾在英國、德國及日本的大學系統裡接受東亞藝術史的學術訓練。博士以前,她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習日本、韓國藝術史,並在之後獲得格拉斯哥大學的中國藝術史碩士學位。之後,她曾於2014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工作並參與展覽項目。2017至2018年間,她曾先後在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做訪問研究員。博士期間,她被選為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資助“從全球視閾看世界的建構:對話中國”大型科研項目的2022年度研究員。同時,她受邀成為美國哈佛大學Dumbarton Oaks主辦的Plant Humanities Initiative植物人文學項目的線上研究員。目前,她是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研究助理教授。
自2014年起,汪一舟在《明清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中正漢學研究》等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她的研究興趣涉及東亞藝術史的多個領域,從繪畫到攝影,從中古、前現代到現代。她曾受邀在倫敦、巴黎、柏林、海德堡、萊頓、威尼斯、里斯本、紐約、印第安納、多倫多、聖彼得堡、東京、上海、台灣、新德里等地的學術機構做報告或講座。她數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組織了主題研究會議組,並在海德堡大學策劃組織了跨學科國際研討會“與自然相伴的時代:明清之際的植物與空間表象”。伴隨學術研究,她對實驗性的策展實踐以及影像藝術創作充滿濃厚的興趣。在接下來的學術生涯,她將不遺餘力地探索如何將學術觀點轉化為視覺藝術語言。
汪一舟的學術研究領域涵蓋中國繪畫、明清視覺及物質文化、性別研究、女性藝術家、肖像畫、名妓與文人文化、中日藝術交流、植物及環境人文、早期東亞攝影中的女性。她長期致力於從性別角度重新解讀中國藝術。近期,她非常感興趣的議題是:中國古代藝術家如何以自然生態(特別是植物)為主題,來回應個人逆境、社會危機、與自然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可否引入跨文化視角進行討論?與當代藝術的關聯為何?同時,她也在研究中探索圖像與音樂之間的界限和互動。
受資助的研究項目:
- 2022年研究員項目 (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資助): “Voices of Nature and Landscape in Artful Spaces of Transitions: From Ming-Qing to Contemporary China” (變動時期藝術中的自然與山水:從明清到當代中國)
- 博士學位論文 (2015-2022年,海德堡大學): “The Enticing Thatched Hut: Courtesans and Gendered Bodies in Jiangnan Pictorial Spaces (14th – 17th Centuries)” (魅惑的草堂:十四至十七世紀江南視覺空間裡的名妓、性別與身體)
我相信在面對某件藝術作品或某個話題時,每一個人都具備產生獨特共鳴及有力量的想法的潛能。這種內在共鳴是激發新的觀念與創作的源泉。在課堂上,我激勵學生去重新審視實物和一手材料,發掘自己獨特而鮮活的視角,自由地回應與表達想法。
Exhibition Publication Award & Achievements